蜜蜂文化:蜜蜂在華夏大地已生存了幾千萬年。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長河里,在浩如煙海的文海之中,記載著各民族光輝的文化遺產。人類從認識蜜蜂、飼養蜜蜂、研究蜜蜂到利用蜜蜂產品的過程中,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蜜蜂文化,并滲透到人們的衣、食、住、行及文學藝術、宗教、民俗、醫藥等各領域,是中華民族光輝文化的組成部分。 《神農本草經》(公元二至一世紀)把“石蜜、蜂子、蜜蠟”列為上品,指出有“除百病、和百藥”的作用,且“多服久服不傷人!惫氖兰o,西晉與東晉之交的郭璞(276—324年)在《蜜蜂賦》中寫道:“散似甘露,凝如割脂,冰鮮玉潤,髓滑蘭香。百藥須之以諧和,扁鵲得之而術良!边@是說蜂蜜和蜂蠟的性質及用途。 唐、宋、元朝以來,經濟繁榮,農業興旺,蜂蜜的應用也有了發展,從浩瀚的唐詩及其它方面的記載就更多了。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、王禹稱的《小畜集•記蜂》,蘇軾的《收蜂蜜》詩和南宋楊萬里的《蜂兒》等詩文中,均記載了當時養蜂和采蜜食用的真實景象。宋代伊始,記載了多種蜜源植物及各種蜂產品,其時已經提出了單花種蜜,記有:黃蓮蜜、梨花蜜;檜花蜜和何首烏蜜等。宋人已知南北不同的生態條件對蜜蜂選巢釀蜜有影響,“花色不同,蜜色隨異!痹诉發明了“燒紅筋、插入蜜中”檢驗蜂蜜質量優劣的方法。 在明清時期有關蜂蜜的記載就更多了,明代陳敬則的《明興記》,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,對蜂蜜的性質和應用作了更為詳盡的描寫。蜜蜂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,自然界里有鮮花,必然就有蜜蜂,蜂花相會就結出果實,給人類創造了食物;蜂花相會才釀出甜蜜,給人類帶來甘露;蜜蜂的辛勤勞動,給人類深刻啟示,從蜜蜂那里學會了“盤莊稼”,獲得豐碩的勞動成果;蜜蜂不畏強敵,勇于斗爭,懲惡揚善,受到人類的贊頌。
|